通常儿童都会有一定的“远视储备”,也就是儿童正常的“生理性远视”,一般情况下,新生儿视力较弱,其眼轴较短,双眼都处于远视状态,3-4岁的孩子都有250度左右的生理性远视,随着生长发育生理性远视逐渐消失,到孩子8-9岁的时候生理性远视基本就消失了,眼球的大小基本定型,眼轴的大小已接近成人水平,这一儿童生理性远视逐渐消失的过程叫做“正视化过程”。
儿童发展为近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生理性远视、正视、近视。生理性远视,即远视储备的作用就是在孩子视力发育成正常水平的过程中保护孩子的视力不发展成近视,通常不同年龄孩子远视储备如下:
3岁以前应具有300度的远视储备;
4岁应具有200—25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5岁应具有150—2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6岁应具有100—15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7岁应具有50—1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8岁应具有0—5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9岁成为正视眼;
如果孩子在相应的年龄段远视度数偏低,即远视储备不足,这时如果还不纠正孩子的用眼卫生习惯,那么孩子就可能过早消耗完远视储备,比如如果在7岁时消耗完远视储备,而孩子的眼球和眼轴孩子继续生长发育,那么孩子到8-9岁是就可能患上近视。8 岁-10 岁前的孩子要特别注意“远视储备”,假如他们的远视储备仅剩50 度,如果还不改变旧有的不良用眼习惯,估计半年内储备将耗尽,孩子将成为近视眼。
造成近视病因是由于眼轴的拉长,而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眼轴也是在不断发育,远视储备的消耗与孩子眼轴的发育呈反比关系(远视储备降低--眼轴拉长),孩子的眼轴一般会发育到9岁左右,如果由于长时间的不良用眼导致孩子的眼轴在7岁时的长度达到了9岁应有的水平,而此时眼轴并不会因为已经达到9岁的水平而停止生长,依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育,于是到了8,9岁就近视了。
为了预防孩子远视消耗过早,除了要在孩子3岁后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外,还要教会孩子卫生的用眼习惯,以免孩子用眼过度,造成近视的发生。